|
有点明白了。我隐约记得,以前的 Windows (甚至 DOS),都有 RAMdrive。这是操作系统自己的虚拟盘。我想,Linux 下的内存盘,以及 loop 设备,原理上也是这样,都是操作系统内建的虚拟设备。
利用操作系统内建的虚拟设备,就可以在没有“主板虚拟设备”(比如 int13 设备)参与的情况下,实现操作系统的安装、启动、运行。这可能就是 grub2 的 loopback 启动的内涵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一个问题,g4d 的作用。
Legacy BIOS 处于正在被消灭的路上。之所以还需要 g4d,是因为还存在 Legacy 电脑。
g4d 的长处是,启动方式多样、灵活,很适合作为一个“跳板”。
从 g4d 跳到 grub2,能够获得 grub2 的功能。
到了 BIOS 彻底消失的一天,g4d 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,就连“跳板”也不能当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一个问题,g4e 的作用。
开发者们创建了 g4e,实现了 UEFI 下的 map 虚拟盘功能。
然而,时代变了。虚拟盘在 BIOS 时代可以说是个宝贝,可玩性很高。但现在,许多新技术被发明,让虚拟盘的用处变小、地位降低。grub2 不使用虚拟盘,照样可以通过新的技术手段来实现 Win.iso 的启动。往后的发展,我看不清楚。如果虚拟盘的作用和地位持续降低的话,那么,我觉得 g4e 与 grub2 相比,就很难有优势了。目前来看,虚拟盘还是有一些使用场景的。但长远来看,逐步发展的新技术,有可能一点一点挤占或取代虚拟盘(的地位)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下一个问题,PE.iso 的 loopback 启动。
微软原版的 win11.iso,能够在不使用“虚拟盘”的情况下启动。下一个目标,就是让众多的 PE.iso 也能够以这种方式启动。既然微软原版能够实现,那么我想,那些 PE.iso 应该也能实现,只不过需要有人去调整具体的命令和参数而已。相信有人去做这个工作,让 multios-usb 也能启动 PE.iso。
|
|